亲,你的浏览版本过低,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查看详情>>
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三、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五、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 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六、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21 世纪将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七、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八、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九、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十、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如无发要,勿增实体。
12 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十一、二八法则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十二、钱的问题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照一般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疯狂、令人激动的一面,也撇开了爱钱的心理不谈。马克思说,金钱是“人情的离心力”,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
关于金钱的本质、作用和功过,从古到今,人们已经留下了无数精辟深刻的格言和妙语。我们常会看到,人们为钱而兴奋,努力赚钱,用财富的画面挑逗自己。金钱对世界的秩序以及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这种影响有时是潜在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致富的驱动力并不是起源于生物学上的需要,动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现象。它不能顺应基本的目标,不能满足根本的需求 -的确,“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
-
查看详情>>
一般而言,教练在教练他人的过程中,需要聆听的是:
对方的话语:
他讲话的内容够清晰吗?
明确还是含糊?
是什么样的语气,坚定、肯定还是软弱?
身体语言:
他讲话时是什么表情?
是什么姿势?
他的身心是一致的吗?
此刻的他是放松的吗?
他讲话之前的行为是什么?和行为后有改变吗?
对方的信念: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信念是什么?
信念后面还有什么信念?
这份信念有多强烈(伴随的是什么情绪)?
他的信念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价值观:
他话语后面的正面动机是什么?
这件事后面他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那份价值后面还为了什么?
最高价值是什么?
他的价值观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情绪和感觉:
那份情绪是什么?
他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吗?
他的情绪和感觉给他的信号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有认识到这份情绪吗?
他有学习到这份情绪的意义吗?
他的这份情绪和感觉有助于他的目标吗?
他的焦点所在:
他的焦点在目标结果上呢,还是在问题上?
他的焦点在过去呢,还是在现在或未来?
他的焦点在外,还在内?
他的焦点在别人身上,还是在自己身上?
聆听的三个境界
聆听包括以下三个境界:
第一,用耳朵听,这是聆听的最基本形式,当然也是最低的阶段;
其次,用眼睛、用耳朵、用自己的感觉进行全身心的聆听,是第二个阶段的聆听;
第三,最高境界是“无心胜有心”,完全不用自己任何判断地聆听,能不受任何经验限制和束缚地聆听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答案,那是“无”的境界或者说是“中立”的境界;
在第一个最低的阶段,你只可以听到话语;
在第二个阶段上的聆听,你可以听到很多回应,包括语气、身体、情绪、感觉、行为层面、他所在环境层面给出的回应;一般来说,如果教练能听到第二个境界,都需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实属不易;
在最高境界上的聆听,才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话语,不仅仅是回应,而是听到对方深层的内心世界。用一句成道者的话说:“透过那有声的语言,听到那无语的存在。”这种境界在历史上只有很少数的成道者才能真正达到。
由此也可见,教练的聆听并非仅仅是指一般我们日常习惯的用耳朵去听的意思,而是接纳回应的意识和能力。
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对信念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层次、感知位置、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大家提升教练过程中的聆听能力。
教练发问的作用
安东尼·罗宾认为好的问题具有以下的功效:
一、扭转注意力;
如我们对比以下的问句:
1、我为什么会这么沮丧?为什么别人不喜欢我?
2、我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沮丧,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且更受欢迎?
1、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不公呢?
2、这家伙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值得我敬佩的呢?
1、岂有此理?这岂不让人生气?
2、在这件事情上我可以学到什么?我要如何找出其中可能的机会?
1、今天我又少赚了多少钱?
2、今天又有什么让我感到高兴?什么值得我感谢?
二、好的问题让我们注意所忽略的事情;
如:这个房间里有什么是绿色的?这个房间里有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是我的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三、好问题能发掘出我们可用的资源;
我怎么样才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我怎样才能不但挽救这家公司,同时还使它更上一层楼而比以前更好?除了这点,我还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改良呢?
为什么教练要发问?发问什么?怎么发问?
教练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
有人说:“教练就是帮被教练者如何去问他自己。”
另外,通过教练的不同角度的发问,帮被教练者发现自己的盲点。这也是教练的最大价值之一。
美国著名的领导力专家隆纳·海非斯说:“好的领导是问正确的问题。”
好的发问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部分。
发问是教练四种能力中的一种.
在福建广化寺佛经流通处所印的释金明著《唯识方便谈》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发问的妙处。
故事是这样的――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是一个佛教徒,有一次去大慈悲寺拜佛,方丈陪着去游览寺院,公主听到树上的鸟叫,很高兴地说:
多么悦耳的声音啊!
方丈问道:请问公主你是用什么去听鸟的叫声的?
公主说:当然是用耳朵听.
方:那么,死亡的人有耳朵吗?
公主:有
方:死亡的人能听见鸟声吗?
公主:死亡的人没有灵魂,怎么会听到鸟声?
方:睡着的人有耳朵和灵魂吗?
公主:有
方:那么,睡着的人听到鸟声吗?
公主愣住了.接下来,方开始向公主开示佛学的奥妙.
所谓大疑者大得,发问是一种清晰事情真相的很好的手段.提出总是意味着探索的开始,发问的过程也就是揭示矛盾,找出答案的过程,这一点,在上面的故事中已有充分的表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百年.禅宗公案已成为古香古色的经典,在今天,你若想亲身领略当年唯识论大师直指人心的发问风采,就去和我们的企业教练对话吧.
-
查看详情>>
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雨,也见过了彩虹;经受了痛苦,也得到了欢乐;经历了挫折,也见证了成功。风风雨雨走过多少年,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不埋怨生活给与太多的曲折与磨难,不欣喜得到的掌声与美言,不自卑,不狂傲,从从容容,脚踏实地,微笑着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微笑像清醇香甜的美酒,越喝生活越醇厚,微笑像优雅缠绵的诗篇,越读生活越浪漫。不忧郁、不怨叹,坦坦然然,潇潇洒洒,微笑着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微笑如春风般清新,如阳光般温暖。微笑是快乐,微笑是健康,微笑是成功,只有微笑着生活,生活的道路才会五彩斑斓,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微笑是一种心理的放松与坦然,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示;微笑是人们最动人的表情,是生活中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只有微笑着生活,心情才会轻松和愉悦。只有微笑着生活,人与人之间才会架起友谊之桥、才会有默契,生活才有融洽和温暖。
宽容:在经意不经意之间,在有意和无意之时,在对人或对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伤害,也许会伤害到别人,也许会遭到别人的伤害,也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这就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是人生的自我感悟,是心灵的自身修养,宽容是最高尚的美德,宽容需要一颗博大无私的心。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学会宽容就多一份友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动,学会宽容就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愁、少一些愤怒。宽容会使人豁然开朗,宽容会使生活和谐圆满。宽容并不是无能与懦弱,是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学会宽容就能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学会宽容就是多一份蓝天,生活就会幸福、就会美满;学会宽容,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生在世虽不可顶天立地,但也要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父母妻子和儿女;无愧于同事、无愧于朋友,无愧于工作中的点点与滴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提心吊胆过日子,就不会失眠,就会睡一个安稳觉。无愧要做到人正、身正、心正,要修心和养性,不为外物所迷惑,处事以真,待人以诚,不欺诈、不骄横、不霸道,公正于心,不欺暗室,慎重为人。人生在世,岁月匆匆,只要做到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心底才会明亮,处事才能潇洒自如,只有做到问心无愧,心底才会洁净,腰杆才能硬朗。问人无愧、问己无愧、问心无愧,只有做到问心无愧,做人才能不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堂堂正正、坦坦然然,潇洒生活在天地之间。
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己信任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相信自己呢?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动力,自信是乐观向上的精神。自信是心态的核心,自信是相信自己成功与成才心理的重要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和评判。树立了自信才能使自己做出正确判断,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往成功的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缺乏自信,心理上就会产生的自我鄙视、自我消极、自我畏缩。因此,自信是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每个人都要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受到挫折不气馁,遭到失败不灰心,得到顺利不自负,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家庭,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自信不是自负,不是傲慢,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是行为的自我动力,是激励自我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能源。无自信做事将会一事无成,将会被社会遗弃,有自信做事将会事半功倍,在工作、生活中成为强者。在社会上将会满面春风。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前进到路上的困难和坎坷,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洒脱:洒脱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人,放飞自己的心灵,让心底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遨游在这短暂的生命世界里。坦然面对人生,淡泊追求人生,在宁静中发现自我。看风轻云淡,荣辱不惊,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潇洒自如,不拘小节,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生活不能凭空想象,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如意者只有一二,人生百味,何必怨叹,该来的只管来,该去的也会去,不必斤斤计较,不必患得患失,潇潇洒洒,自自然然,把一切都看淡,让一切皆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刻意改变什么,自己永远是自己,不要给自己找无谓的麻烦,不要给自己揽无谓的责任,做事不要太执着,更不能太认真,放松身心,放松自己,不要让自己太累,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人生。人生于世,坎坷依旧,因此,要拥有一副乐观豁达的心境,不抱怨,不逃避,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哭就哭,该乐就乐,人生难得几回醉,以诚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自己的命运,胸怀宽广,笑对人生,不掩饰,不逃避,豪放不羁,坦然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洒脱活出自己。
浪漫:浪漫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浪漫是一种美好的心境,一种美好的形象。对自然,对人,对事物深深地喜欢、用心爱着的时候,浪漫就会走到你的身边。浪漫是心灵的感悟,是心情的放松。看日出,看日落,那山、那水、那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听听雨声,看看雪落,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到处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就是一首首美妙的歌谣。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老,和爱人牵牵手,来一个吻,来一个拥抱,山上走走,雨中跑跑,堆个雪人,放放鞭炮,浪漫的话语不要多,就在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生活中有些浪漫,心就不会老。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老,偶尔和爱人看场电影、进进歌厅、跳支舞吧,多些浪漫,多些生活的情调,心就会年轻,生活就会美妙。生活在浪漫中才会体现出优美的旋律,生活在浪漫中才会呈现出五色的光彩,人生才会多些生机,生命才能得以升华。
善待:“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学会安慰自己,学会善待自己,生活才会坦然和美丽。善待自己,就是对生命的完美追求,善待自己,就是要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谱成美妙的音乐旋律。日月如梭,生命弹指即过,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多一些珍惜、多一些关爱?自从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享受几天的快乐日子,多得是崎岖和坎坷,为什么还要给自己过多的苦,过多的痛,为什么不能呵护自己、善待自己呢?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没有人给你祝福,就要学会自己祝福自己,没有人给你微笑,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微笑,做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顽强并快乐着活着。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感恩生活。善待自己的同时,要学会善待他人,珍惜你身边的一切,给他们以真诚的微笑,给他们以真诚的拥抱,给他们以真诚的祝福,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善待生命,珍爱生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
查看详情>>
把握生活的度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显得非常重要。
看完台湾林富元写的“不要过度分析自己”这篇文章时,想起过去在期货投机市场的日子,共鸣从内心升起。。。。。
我们人生绝大部份的问题,85%起源于自己创造的、或自己内心猜忌与放大而造成的。13%虽是问题,却可以经由金钱或努力予以解决。而只有2%的问题是真正无法解决的生老病死问题。
请自己想一想:顺利的时候你当然眉开眼笑、得意洋洋;不顺的时候,你是否因为无法轻易破解,而导致经常困处在内心左思右想,愈想愈想不开?对于你98%的问题,你是否经常苦陷于「为什么总是轮到我运气最糟糕?」、「为什么周围这些人老是冲着我来,跟我过不去?」、「为什么别人都好开心得意,而只有我总是问题重重、解决不了?」、「是否我有问题?是否人家不喜欢我?是否我不够好不适任今日重责?」
许多人会浑而不觉,认为自己并没有如此钻牛角尖的跡象,但他们却成天竟日不知不觉地在批评上司、同仁、朋友、邻居,以及更扩大地埋怨社区、政治、市场、竞争者、媒体。其中透露出,其实自己早就无意中患有严重的自疑,而只是透过对外界的抱怨来遮掩。
生活品质的重大障碍之一,就是如此对周遭问题习惯性地过度分析。分析来、分析去,最后的结论如果不是否定自己,就是埋怨外界;最后如果不是怀疑自己,就是打定主意有某些特定假想敌在与你作对。
别用他人标准分析自己。
有时候,我们因为生活与工作中的庞大压力,或过多的困难与挫折,难免会对某种情况中的自己不确定。那种感觉,有点类似小时候,与同学朋友处不好,会花上好多时间分析谁对谁错。长大以后,人际关系不佳或工作不顺,也会反覆思量猜测自己是否有错或是否受害。生活中所谓的「阴影」,许多就来自於这些解不开的心结。
当我如此说的时候, 有人就反应:「你是否说『会反省自省』并非好事?」我想,这样就误会了。「会反省自省」是一项个人的珍宝,一个不懂自省的人,要不就成了自大夜郎,要不就成了井底之蛙犹不自知。自省的能力会帮助你改错进步,经由内心的昇华而突破外界的屏障。
有一句话如是说:「大家总希望从他人身上求得快乐,殊不知那是舍近求远。当你向外看时,你看到的只是别人在影响你的愿景梦想;而当你向内看时,你才会看到自己的内心内涵,快乐可以从自己得到,可以从给别人的过程中得到。」
也就是说,健康而有效率的自省,是可以自然轻松做到的。你并不需要过度地分析苛求自己,更不需要为了符合他人眼光或标准而百思不解、作茧自缚。只需要遵循以下这五个原则:
原则1: 永远保持宽广心胸,具有包容自己的大精神
所谓「成功」这两个字,恰恰就是用他人与外界的标準在计量的。追求成功,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永远是一股必要的原动力;但如果永远扛着他人的标準,在追求自己的成功,莫名的压力就会出现与缠绕。如果能将成功詮释為「充实知足」,至少你立刻可以取回自主性,而能对自己宽广包容。
原则2: 不要犯察言观色、过度讨人欢喜的毛病
希望让大家喜欢、敬佩你,也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可是如果过份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你会变成吃吗啡,永远觉得不足、永远不安。如果养成依赖他人称赞,会变成天天在自省為什麼今天没有人称讚我?是不是我那裡做得不够好?累死你!拜託拜託,尽全力避免屈从於他人的标準与期待。
原则3: 生活是要过的,不是拿来做个案分析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為赋新辞强说愁。年轻人喜欢讨论出生於世是為了什麼,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常是苍白或无奈的。这是每个人偶尔都会有的错误的罗曼蒂克思维。生活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不管你怎麼去想它、分析它、后悔它,它还是一天一天地快速消逝。记住,这逝去的每一天,你不好好过,它就跑掉了。千万别错将自己当成一桩好坏成败的个案。
原则4: 分析得痛苦难过时,请记得清点你的福祉
下次你又為了自己的得失,正分析得一个头两个大时,就请回忆这最真确、也被我重复多次的最有效武器--清点你的福祉 。不要去看你还必须走多远,而要去看自己已经走了多远,而到了此时此地。
原则5: 不要老是想我应该是谁,而要专心决定我要如何的成为自己
生命最快乐的部份就在不断的创造,这是每个人都自然拥有的天生特权。与其辗转反侧地思考人生目的,不如下定决心活在当下,用每天去创造自己的新局。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想不开,一再于心中折磨自己,也请知道没有人会来援救你的。
-
查看详情>>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跟随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不用那么麻烦么?真的很费解。直到我长大参加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才总算明白: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估计就难以成功了。唐僧究竟拥有什么能力来号令这个团队呢?又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管理者,而孙悟空只是一个跟随者呢?
【坚定“崇高信念”】
坚定去西天取经的崇高信念,唐僧有,而孙悟空却没有。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放弃,而孙悟空就不会如此坚持。诚然,孙悟空能力很强,但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在中途打退堂鼓。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信心,更不能给团队前进的动力,如果连领导者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那他所带来的团队也会人心涣散而溃败。但是仅仅有信念也不够,要坚定“崇高的信念”,而非自私自利、小富即安的信念,这些都会让团队里的人逐渐离你而去。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水浒传》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结果是他葬送了整个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大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这其中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让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的“崇高信念”呢?比如,有一家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利润,最后是老板积攒大笔财富留给自己的子女;而另一家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员工享有优渥的薪酬福利,企业老板也很热心公益事业。两者相比,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毋庸置疑的是,后者远比前者有胜算吧!
【“无能”是领导者的财富】
表面看起来,唐僧很“无能”,只会絮絮叨叨婆婆妈妈的讲道理,而孙悟空就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什么“无能”的唐僧反而会带领这么强势的下属呢?其实,有时候的“无能”往往也是领导艺术的一种方式。唐僧虽然“无能”,但是他会欣赏这些有本事的人,又能够包容他们的缺点,所以能驾驭这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死心塌地的跟随自己,就算偶尔闹闹矛盾,最后也在唐僧的劝说下回归队伍,保护自己。正是因为唐僧的“无能”,所以才让孙悟空这些“能人”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能获得殊荣,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能力超强的孙悟空在花果山有“齐天大圣”之称,手下也有一帮徒子徒孙,但实际上除了他自己有两把刷子,手下的猴子们却没啥大本事,只是浑浑噩噩的拥戴他做猴王。就因为孙悟空本事太大,他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于是其他有本事的人也不喜欢跟着他;又因为他太争强好胜,凡事爱自己出头,所以他的团队就变得不堪一击。《西游记》里面有一章:孙悟空和唐僧因矛盾闹翻了,孙悟空一气之下就想率领自己的猴子猴孙去取经——幸好最终没去成,要不然万一遇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求菩萨搬救兵呢?而他的手下无能为力,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去送死。而唐僧就不会置之不管,别看他什么都不会,但他人脉广啊,自然能求来高人相助。——太能干的领导,往往对手还没冲过来,自己就累趴下了。而唐僧就算再“无能”,但有一帮愿为自己效力的团队可谓幸哉!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创业之初劳心劳力、鞠躬尽瘁的求生存求发展。等到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放权”?怎么让职业经理人来开展专业领域的工作?怎么给员工搭建发挥他们个人价值的平台?怎么去弥补和安抚老员工以跟上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老板事必躬亲,凡事过问,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难谈企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员工成了“温水里的青蛙”,陷入发展瓶颈。有的老板会说,不行呀!我不放心啊,如果公司依赖于一个“孙悟空”,等他强大了却使坏可怎么办呀?呵呵,别忘了你那“紧箍咒”呢?所以,企业别忘了要建立科学而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权利和义务的约束。
【领导要有“仁德之心”】
熟悉《西游记》的人肯定会深刻记得唐僧的“仁德之心”,哪怕深受妖怪迫害,他也会怜悯性命,为其求情。这样的领导者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不会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不会强制加班,不会克扣工资,也不会利用他们去规避自身风险等等。取经路上,唐僧虽然得力于三个徒弟来保护自己,但是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之意,而是带领他们风雨兼程,同生共死。最后,唐僧取经成功,他的三个徒弟也都各自有了成就,唐僧没有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或者“飞鸟死,走狗烹”。相比之下,孙悟空这位花果山的领导者就差远了,虽然他后来成了斗战胜佛,但花果山的猴子们还只是一群猴子罢了。
其实,一个真正的老板要想企业做大做强,要想基业长青,就应该带领员工创造新的价值,带领员工共同成长,最终才能一同成功!国内有一位企业家曾说,不要问我赚了多少钱,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公司创造了几十个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老板,才是很多员工愿意加入和跟随的吧!
有一家企业的传统是,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后,会邀请员工的父亲们来到公司与管理者进行一次座谈。每个月的例会上,企业老板会对所有的管理者说,“当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下属的时候,就回想一下当初,这些员工的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你们,是希望你们可以教他们成长,带领他们成功。你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这样的托付。”这样的信任与激励,是对新员工的鼓舞,也是对管理者的鞭策:帮助下属成长其实也是为了成就自己,成就整个团队。
【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唐僧当领导的优势之一。唐僧的前生就是释迦牟尼的弟子,而孙悟空只是天生地造的没有任何关系网络的石猴子,虽然也曾拜了师父,但最终被师父赶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后来又闹翻了;和东海龙王是邻居,却抢了人家的东西大干一场;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将是同事,可是不给人家面子,互不买账……总之,孙悟空的人际关系不大好。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见到神仙就磕头,没有任何仇家。他不仅是如来佛的弟子,还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两届的高层关系他都有了。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好,而且还都是高层关系,通天的关系呀,这样的人做老板,就会顺风顺水。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一切财富,一切物质都没有任何意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资源,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一个老板,要懂得对外创造人际关系资源,对内创造优质人才资源。
唐僧比孙悟空多了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无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唐僧可以做领导,来领导孙悟空,而孙悟空虽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伟大的事业,他必须要依靠一个唐僧一样的领导来带领。从这个意义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崇拜的英雄。
购买讲师联系方式查询服务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用户登录